企业积极探索“渔光一体”“数字渔业”等新模式——渔业“科技范儿”更足了

中国经济网 2018-06-28 11:06: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严荣华摄我国渔业在渔船拥有量、水产品总量、水产品出口额、渔民和渔业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首位,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不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等问题。

  

我国较大淡水湖鄱阳湖春季禁渔期结束。6月20日,鄱阳湖余干县康山水域的渔船整装待发。严荣华摄(新华社发)

  我国渔业在渔船拥有量、水产品总量、水产品出口额、渔民和渔业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首位,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不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等问题。产业亟需转型升级,在“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方面下功夫;同时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渔业效率和质量——

  6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渔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与会专家和从业者认为,我国渔业发展正迎来关键节点。一方面,产业体量不断增大,多项指标已达世界排名前列;另一方面,渔业环境面临严峻形势,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表示,我国渔业在渔船拥有量、水产品总量、水产品出口额、渔民和渔业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首位。2016年,我国渔业从业人员达到1381万人,占世界总数的24.3%;全国拥有各类渔船101.11万艘,占世界总数的21.4%;全国水产品总量达6901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9.7%,养殖水产品总量达到5142万吨,占世界总量的62.9%;2017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达2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99%。

  不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宣表示,当前渔业面临水域生态环境严重损害的挑战,特别是污染破坏了部分经济鱼类的近岸产卵场和养殖水域,使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繁殖能力降低。“此外,我国渔业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方式与技术落后,新的优良品种少,水产品不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主要产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的产品过剩和价格下跌,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老化,保鲜、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渔业发展。”

  今年初,我国发布《2018年渔业渔政工作要点》,提出加快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绿色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大连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处处长戚浩然告诉记者,“挪威把三文鱼产业做到了优质,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大连渔业虽走在全国前列,但也需要探索如何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打造招牌产品”。

  高效环保走向未来

  “今年的全国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会提出了‘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十六字目标,这反映了新时代渔业产业的新定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肖放表示,许多传统养殖区域划入生态红线范围,在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下,传统水产养殖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如养殖尾水直排直放,过度追求高密度养殖,种业发展质量不高,饲料面临转型升级问题等。

  面对种种挑战,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适应形势、寻找商机。通威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大绿色渔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异忠告诉记者:“环保高压态势已经成为‘新常态’,环保要求会提高企业经营门槛,违规、落后的产能会不断大范围、大规模被淘汰,企业需要思考如何以更科学的手段提升经营效益。”

  “渔光一体”模式是通威打造高效环保渔业模式的代表。该模式在池塘水体中开展水产养殖的同时,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开展太阳能发电,实现了“水”“电”“环保”三丰收。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辉芬介绍,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该模式的综合效益能提高10倍以上,现已推广至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省份的31个县区,共建园区62127亩。

  在湖北公安县,通威正打造20万亩“双水双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产业园。双水即水产、水稻,双绿即绿色水产、绿色水稻,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用大数据“养鱼”

  “十二五”末,科技对渔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8%,相比2010年仅提升了3%。为了加快大数据与渔业的融合,中国渔业协会联合九次方大数据公司共同成立了中国渔业大数据研究院。

  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毅介绍,该研究院将构建和发展中国渔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数字渔业”,开展渔情数据监测研究与发布,完善水产品市场监测、跟踪制度,加强对水产品市场的分析、预测和研判,多渠道、多形式发布产品价格指数;推进渔业渔政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构想,致力于构建全国渔业渔政综合管理平台。

  亚洲渔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孙海贺表示,大数据可以实现水产养殖环境、渔业资源调查、渔业管理以及水产品加工流通的信息化,大大提升渔业产业的效率和质量。

  “水产养殖全过程信息化有利于水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体系的运作速度和质量;渔业资源调查和保护费时费力,且数据偏差较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提升调查准确度;将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渗透到各级、各类渔业管理中,可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水产加工企业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帮助水产企业实施精准投放,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孙海贺说。

  赵兴武则认为,我国要成为渔业数据强国,还需要在数据质量上下功夫。“我国虽是渔业数据大国,但渔业数据准确性差。精准是渔业大数据的生命。渔业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一定要把精准作为排名前列要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袁勇)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