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收紧 中小房企陷危局(1)

新京报 2018-07-20 01:32:1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创意制图/新京报记者王远征与冬天还隔着一个秋天,房地产市场却已经感受到了一丝丝冷意,以中弘股份为主的中小房企因为债务危机走上了卖身自救的道路...

原标题:资金收紧 中小房企陷危局(1)

创意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与冬天还隔着一个秋天,房地产市场却已经感受到了一丝丝冷意,以中弘股份为主的中小房企因为债务危机走上了卖身自救的道路,以弘阳地产为代表的另一批中小房企,为解决融资难题,敲响或正准备敲响港交所大门,对接资本市场,还有那些已经走在安全红线外的房企,债务违约频现,项目股权转让激增。这背后是房地产调控进入深水区,在“五限”基础上,作为房企命脉,融资渠道和监管被全面戴上“紧箍咒”。

7单涉房ABS被叫停

颇受市场欢迎的资产证券化(又称ABS,以基础资产的租金或者是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产品遭遇中止/终止,让房企足够紧张的融资环境雪上加霜。

作为传统融资渠道收紧之下衍生出的新型融资方式,近两年,在资产证券化风口之下,各个类型的ABS成为房企热衷的融资选项之一。但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监管的手已经无形中从传统的融资渠道伸向新型的融资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8日为止的7月份,已经有7单不同类型的涉房ABS遭遇中止或终止。多位券商代表表示,被中止或者是终止,有企业自身原因,诸如底层资产设计不符合规定,抑或是操作上的原因,但主要与当下趋严的融资政策有关,审核收紧是大趋势。

7月12日,上交所披露,“光大-国盛-保利置业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说明书”终止审查,原定发行额为15.14亿元,这距离之前的“中止”状态不足一个月。这也是近日来多起涉房被中止/终止案例中,排名前列家央企代表。

此外,“中山证券-东兴企融-朗诗寓长租公寓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遭遇中止审查,计划发行金额为7.87亿元;“鑫苑股份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遭中止审查,计划发行金额为10.45亿元;“国开-云南城乡投保山棚改安置房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止审查,计划发行金额为10.5亿元;万达供应链金融【1-5】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终止审查,拟发行金额为50亿元,等等。

被中止/终止案例中,不仅涉及棚改类业务,还有长租公寓等领域,总金额超过100亿元。在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看来,在底层资产这块,如果纯粹是为了企业融资,审核会比较严格,如果是长租公寓类的,还是比较支持的。

众所周知,产品规模达100亿元的“中联前海开源-恒大租赁住房一号第N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总额达50亿元的“世茂-华能-开源住房租赁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均在7月份通过。

融资全面戴上“紧箍咒”

自2016年“9·30”新政以来,银行贷款、公司债、房地产信托、私募资管、股权融资等均受到严格监管。方正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从各渠道融资申请难易程度上来看,目前海外债、短期融资、中期票据、定向工具、ABS发行难度较低;房地产开发贷、公司债、非标融资发行难度较大;IPO、定向增发已基本停滞。

据同策研究院监测,2018年6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共计506.85亿元,虽然环比上月增加12.34%,但依然处于低位水平,是近一年来单月融资规模倒数第二低。

同策研究院研究员陈朦朦认为,房企融资渠道越来越窄,境外发债难,永续票据重启,监管趋严,融资情况不容乐观。各个融资渠道的窗口指导也趋严。

近日,据媒体报道,此前公司债与票据之间可以互还,但为防止房企融资“浑水摸鱼”,交易所和银行间协会分别检测通过自身相关部门发行的债务:公司债只能还公司债,票据只能还票据。还有,监管层已限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在境内发行“熊猫债”。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表示,对房企来说,“熊猫债”只是很小的一个选项,收紧对于房企的影响不是很大。“相比熊猫债的收紧,以及发新债只能偿还旧债,不能发新债的影响更大。”

海外债券的用途限制就是如此。6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房企境外发债不得投资境内房地产项目、补充运营资金,仅限于归还存量外债。

这就说明,今年房地产的金融政策主导思路仍是去杠杆,减少债务违约,防范金融风险。但事实是,违约现象早已上演。

中小房企频现债务违约

根据wind资讯显示的数据进行统计,2018年1-5月债券违约持续发酵,共发生21只债券违约兑付,涉及12家发行主体。涉及房企,除上述中弘股份因为债务违约走上卖股权卖项目的道路外,诸如拓业国际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大连航华置业有限公司未按期归还其股东航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委托贷款3.1亿元。还有云南省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1%的子公司京鹏地产,出现对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3亿元债务到期未偿付的情况。

一位券商代表告诉新京报记者,中小房企基本融不到钱了,以往的银行贷款,是看房企前100的排名,现在是看前50甚至是前30的排名。对于最近涨势明显的非标融资,诸如房地产信托融资,融资日成本也水涨船高,平均成本达到10%,比去年至少涨了1.5%。另一位机构分析师更是透露,信托融资成本高的甚至能到15%,“相比于国企和央企,民企的资金压力更大,可以看到最近市场上出现的卖股卖项目案例,可不仅仅是小企业,还有大企业。”

对大房企来说,尤能通过规模优势、融资渠道和成本优势以及快速回款的方法来偿还债务,降低杠杆,但是对中小房企来说,资质趋严受限更多,劣势尽显,情况危急,需要警惕即将到来的兑付高峰。

wind数据显示,2018年开始,房地产企业将迎来信用债偿付高峰期,2018-2021年需偿付的信用债规模分别为1684亿、4076亿、5364亿、6774亿、2773亿,2018-2021年房企兑付压力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据方正证券分析,随着偿付高峰的临近,再叠加金融去杠杆导致的债券市场出现的集中债务违约潮,市场对于房地产企业债务兑付能力的担忧普遍加剧。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下转B10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